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北上广深,往往成为青年人才的向往之地。殊不知,在鄂西北的山区里,湖北医药学院通过发挥政策、环境、平台等优势,着力构筑人才聚集的洼地。在这里,汇聚了近400名高水平博士,每年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200多项,打造了一片创新创造的热土。
湖北医药学院,办学不到60周年,现在已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湖北省“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湖北省全科医学教育和免费医学生培养基地、湖北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实现这个跨越式发展的最大推手,正是人才。
每一位博士,书记、校长都要见
湖北医药学院地处鄂西北山区,是典型的山区高校,区位不优带来的引才难度,比省会高校和其他地市州高校要大得多。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社会公认、师生自豪的优秀大学”为崇高理想。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必须破解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为了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全校齐抓共管,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发挥干部引才、全员引才、以才引才的优势。发动现有博士牵线搭桥,用家乡情、校友情、师生情、同学情来打动人才、集聚人才。每个来校考察的博士,校党委书记、校长都要亲自面见,跟博士畅谈学校的发展规划、薪酬待遇、平台情况,让博士感受到学校爱才惜才的诚意。
每年求才之路遍布祖国各地。哪里有人才,哪里就有引才足迹,为了发现优秀人才,学校每年都会组建引才专班,国内主要的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几乎都留下引才专班的足迹。有时为了抢到人才,一个引才专班3天内要参加3所不同地域的高校招聘会或宣讲会,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吃饭都是在赶车的路上,睡觉都是在所乘的车上,只为能把优秀的人才引到学校来。
为了引进心仪的人才,实验室门外苦等3小时,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学校都会把最好的诚意展现给人才。此前,学校非常希望能引进一位国内顶尖高校的优秀博士,如果引进来,将对学校相关学科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学校多次邀请该博士来校考察,但该博士一直有顾虑。为打消她的顾虑,分管副校长带领人才专班奔赴千里来到该博士工作地,希望能面对面沟通。去到她的工作地后,发现她正带领学生一丝不苟地做着实验。为不影响她的实验进程,引才专班一直站在门外等着实验结束,就这样一直等了3小时。当她做完实验出来后,她非常感动。也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引才精神,学校最终成功引进这位优秀博士。
默默陪伴三年,只为人才“回心转意”。一位科研能力非常突出的博士,学校承诺可提供优厚的待遇,并为他搭建科研平台和团队,但他仍然坚持要去国外一所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他在国外深造期间,学校书记、校长不间断联系他,希望他学成归来能加盟湖北医药学院。这种引才的真诚最终打动了他,三年后,他顺利完成博士后科研任务,毫不犹豫地来到学校工作,现已成长为学校的领军人才,为所在学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再难,也要建平台
山区高校引才难,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研平台不优。湖北医药学院深知,如果不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既引不来人才,人才来了也没有施展才华之地。为此,学校党委把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先布局。学校克服办学经费不足的困难,筹集4个多亿资金,建成2栋科研大楼,配齐科研所需的高端仪器设备,以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吸引人才、培育人才。
集中力量,打造国内一流平台。湖北医药学院始终坚持把打造国内一流平台作为培育一流人才的重要抓手。2012年以来,学校瞄准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和科技创新发展前沿,先后成立生物医药研究院、汉江生态经济带乡村振兴研究院、病毒学研究所、武当道地中药综合利用湖北省中试基地、鄂西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省部级以上平台由5个增加至23个,建立了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连续5年考核获得优秀,胚胎干细胞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也在考核中取得了2次优秀。学校还全力推进南水北调水源区环境与健康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当实验室和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初步确立了“国家-省-市-校”四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平台建设有效机制。科研平台数量质量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学校吸引人才和培育人才的重要支撑。
集聚智慧,打造科研攻坚团队。围绕现代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生物与医药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和2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集中优势打造24个高水平科研团队,让每个引进的人才都能加入适合自己的团队,有了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培育,学校科研成果进入“量质齐升”新阶段。近年来,学校各类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1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6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493项,出版学术著作82部;发表高质量论文2000余篇;学校主干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与地方政府和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主导编制1个省级、3个市级中药材地方标准,主持制订《十堰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十堰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等,先后培育出“武当养生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现代化健康社区构建”等一大批优秀智库项目。
必须把人才放到中心位置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学校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兴则学校兴”的发展理念,把人才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校、院人才工作合力,共同做好人才工作这篇“大文章”,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高质量人才工作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各项政策向人才倾斜。以学校、政府叠加待遇,为人才提供更优政策空间,确保人才政策落到实处,引进博士综合待遇达百万以上;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人才启动金、首席研究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内外进修访学等多个平台政策,让人才有成长的沃土。大力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青年学术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一批教学名师和学术大师,建成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学校始终坚持人才至上,实现对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待遇分配倾斜,激励和支持优秀人才立足岗位建功立业,选拔优秀人才到重要领导岗位担当重任,选拔优秀博士担任科技特派员,参加博士服务团、院士专家行,服务社会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推荐优秀人才到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政府部门挂职锻炼。
下大气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建好平台、优化环境、创造条件,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大家安心创业、潜心创新、放心发展。实施安居行动,建设人才公寓,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安置,让人才来了都有舒心的居住环境;对符合条件的配偶予以工作安置,解决夫妻异地分居难题,让人才安心工作;用好政府人才政策,协调解决子女入学,让人才生活顺心,轻装上阵。
通过多年的努力,湖北医药学院人才生态效益明显,已成为人才聚集洼地,一大批优秀人才源源汇聚,国家级、省级人才不断涌现,推动了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有效破解山区高校“引才难、留才难、育才难”的困境。学校现有博士39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862人,高级职称教师590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公共卫生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2人。在湖北医药学院,各类人才如鱼得水,创造才智竞相焕发,形成了人才助人才、人才兴人才的良好局面。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今日热门